beat365新闻中心 /beat365 News
红旗平台注册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北门社区:志愿服务暖人心
香格里拉市北门社区紧扣香格里拉市委“三个着力”,深化党建引领,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向实,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机制、形式、内容和保障,在社区治理中推动形成了志愿者常在红旗平台注册、群众常来、活动常开、实事常办的良好局面。社区先后荣获“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”“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”等荣誉。
创新方式,充实志愿服务队伍。一是强化网格志愿服务力量。在健全党组织、科学划分红旗平台注册三级网格的基础上,打造“1+1+N”的志愿服务模式,即:1个网格选优配强1名志愿服务带头人,整合党员、退休干部、社区榜样等N种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网格治理,协助开展法治宣传、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工作。2024年以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9起,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%。二是细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伍。成立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志愿服务队,下设理论宣讲、健身体育、教育、文化、科普红旗平台注册、应急六支志愿服务队伍,围绕文化传承、帮扶救困、应急抢险等,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2024年共开展志愿服务158场次,累计服务时长600余小时,覆盖2000余人次。三是链接社会志愿服务人才。充分依托机关单位党组织“双报到、双服务、双报告”机制、社区兼职委员制等平台,整合各方资源,发挥不同领域各部门单位专业优势,不断充实社区志愿服务力量。目前,27家机关单位、31家社区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,约200余名机关干部为社区能随时调配的志愿服务力量。依托公检法等专业志愿服务人才,成立“移动调解庭”,将调解阵地前移至工地、商铺、小区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“家门口”。
聚焦需求,提升志愿服务质效。一是创新服务方式。设立“流动帮办代办点”,由志愿服务分队通过入户走访、上门服务,补齐窗口办事的服务短板。截至目前,针对高龄老人、行动不便人群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化帮扶36次,服务居民80余人次。志愿服务28次,服务居民40余人次。二是拓宽服务内容。积极链接社会资源,围绕医疗、法律、心理健康等居民较为突出的需求,先后举办家庭义诊、法律咨询、妇女青少年保健指导、心理咨询等活动30余场次,惠及600余人。三是打造服务品牌。创建“红领巾”志愿服务品牌,针对节假日突出需求,在寒暑假组建“托辅志愿看护服务队”教育分队,利用社区阵地开设“公益托管班”,联动假期返乡大学生、退休教师在社区开展爱心托管活动,解决学生放假后无人看护的问题。截至目前,共开办4期托管服务,惠及100余名学生。创建“红石榴”志愿服务品牌,以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为契机,组建传统锅庄、抖乐、纳西舞、柔力球等文化志愿服务分队,举办“端午包粽子”“民族健身舞比赛”“民族书画摄影展”等群众性文化盛会18场次,惠及1000余人次,让社区12个民族同胞增强对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的认同感,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。
强化措施,优化志愿服务保障。一是筑牢服务阵地。依托辖区茶马古道历史资源,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等民族团结阵地。融合社区特色,打造书画室、锅庄排练室、篮球场等文体红旗平台注册活动阵地。建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、老年幸福食堂、儿童妇女之家等民生服务阵地,最大限度发挥“1+1>2”的服务集成效应。二是强化服务保障。建立健全志愿者星级评定管理机制,以服务时长和满意度为标准,分级认定星级志愿者,提升志愿者自身荣誉感。积极向有关部门、社区社会组织、协会商会等争取资金,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。三是营造服务氛围。通过评选“民族团结之家”“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”等各类型文明榜样,发挥榜样人物在社区居民中的标杆示范和带动效应。截至目前,共评选出“民族团结之家”6户、“新时代文明实践标兵”28名,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